E等公務員,e學中心,解答,測驗,實驗室生物安全與生物保全風險評鑑技術指引
「實驗室生物安全與生物保全風險評鑑技術指引」e等公務園+e學中心+學習平臺解答
相信大家會搜尋進來,應該也是為了更快速完成測驗,貼心的我們懂你❤資料均網路上蒐集整理,僅供參考。大家善用Ctrl+F搜尋題目關鍵字,相信很快就找到答案。
問:下列有關生物安全和生物保全風險評鑑的敘述何者有誤? 1.生物安全風險評鑑是關心病原體基本生物特性,以及實驗室對病原體的使用方式 2.生物保全風險評鑑則是考量病原體遭到惡意使用的可能性,及遭到惡意使用的後果 3.任何風險減害措施,應依兩者整合後的架構來管理並執行v 4.生物安全與生物保全兩者各自獨立,不具有共同目標 問:對於評鑑出的實驗室生物安全或保全風險要如何處理,下列述敘何者為誤v 1.由管理階層單獨決定是否能接受被評鑑出的風險 2.當風險被決定是無法接受時,必須決定實施何種減害措施 3.要執行何種減害措施,通常要考量在可取得的有限的資源下最為可行的方式 4.在減害措施實施後,還要進行後續的追蹤評鑑 問:生物安全風險評鑑過程中,下列何者不是評估生物安全風險的可依據的面向 1.辨識危害v 2.辨識資產 3.考慮宿主 4.定義工作活動與實驗室環境 問:下列何者不是生物安全的討論範圍? 1.感染性生物材料的特性 2.操作感染性生物材料人員對該材料的感受性 3.操作感感染性生物材料過程中的防護措施v 4.有價生物材料(Valuable biological materials)被偷取的可能性 問:處理風險的策略有下列幾種方式,針對實驗室生物風險,通常不會所採取那一種回應風險的方式 1.規避風險 2.減緩風險v 3.轉嫁風險 4.接受風險 問:感染性物質運送時包裝的要件為: 1.第一層包裝,?透水防滲?之容器,裝檢體用 2.第二層包裝,?透水防滲?,保護第一層容器 3.最外層包裝,避免運送時外部的傷害v 4.以上皆是 問:生物保全計畫應包含下列那些面向 ①庫存流程(inventory process) ②實體保全(physical security) ③人員可靠性計畫(personal reliability program) ④運輸計畫(transport programs)⑤資訊保全流程(information security processes)v 1.①+②+③+④+⑤ 2.①+②+③ 3.①+②+⑤ 4.③+⑤ 問:下列有關實驗室生物風險評鑑的敘述可者是不正確的? 1.風險評鑑首先的步驟是危害鑑別 2.經由風險評鑑可將已知風險降低至可接受或可管理程度v 3.經由風險評鑑可以完全排除實驗室所有的風險 4.風險評鑑的成果取決於輸入資料品質 問:實驗室在執行風險評鑑時建議包含下列何種角色 1.生物安全官 2.實驗室操作人員 3.機構及實驗主管v 4.以上皆是 問:執行實驗室生物風險評鑑可得到的益處有 1.降低和減輕風險 2.證明空間和設備需求 3.評估緊急應變計畫的有效性v 4.以上皆是 問:風險回應或風險減害的策略有下列四種,在資源及可行性都可接受的情形之下,優先採取的先後策略為 ①消除/規避/取代 ②工程控制③管理控制: 標誌/警示/教育/SOP/應變計畫 ④個人防護裝備(PPE)v 1.①→②→③→④ 2.②→①→③→④ 3.①→②→③→④ 4.④→③→②→① 問:有關病原微生物之分?何者錯誤: 1.依據風險評估,可分成四?(RG, risk group)v 2.RG1 代表最高風險,必須特別注意感染威脅 3.針對同一微生物,各國可依?同國情和實際風險評估而訂定?同等級 4.RG3 等級微生物之?動,必須向衛生署提出申請,經同意後使得為之 問:實驗室風險評鑑的過程包含下列五個步驟: ①定義情況 ②定義風險 ③描述風險特性 ④決定風險是否可接受 ⑤對不可接受的風險實施風險減輕措施 執行評鑑的先後順暢為何v 1.①→②→③→④→⑤ 2.②→①→③→④→⑤ 3.①→②→③→⑤→④ 4.⑤→④→③→②→① 問:下列何者不是生物保全的討論範圍? 1.實驗室的有價生物材料(Valuable biological materials)清單 2.可能會偷取實驗室有價生物材料的威脅者 3.實驗室對放置有價生物材料場所人員進出的管理v 4.操作感染性生物材料人員是否有接受相關疫苗的注射 問:下列何者是進行與檢視實驗室風險評鑑時機 1.新程序或新設備的引入 2.人員異動 3.有發生實驗室相關感染v 4.以上皆是 問:生物保全風險評鑑過程中,下列何者不是評估生物保全風險的可依據的面向 1.辨識危害 2.辨識資產v 3.考慮宿主 4.定義工作活動與實驗室環境 問:下列何者與我國實驗室生物安全主管法規最無相關? 1.傳染病防治法 2.感染性生物材料管理辦法v 3.傳染病檢驗及檢驗機構管理辦法 4.感染性生物材料管理作業要點 問:針對病原體之描述,下列何者錯誤? 1.可分為RG1至RG4微生物v 2.因HIV屬RG3微生物,故HIV病人之陽性檢體亦列為RG3微生物 3.通過相關試驗之疫苗株視為RG2微生物 4.應以P620包裝品項之陽性檢體,比照RG3以上微生物之管理規定辦理 問:下列實驗室的步驟,何者在進行時會產生氣膠 1.使用移液管(pipette)吸注溶液 2.攪拌 3.使用震盪器或sonicatorv 4.以上皆會產生氣膠 問:危害鑑別是風險評鑑中很重要且關鍵的第一個步驟,下列何者可以做為危害鑑別的依據 1.感染性生物材料及危害性物質清單 2.標準操作程序或儀器使用手冊 3.內部工作人員的經驗與知識v 4.以上皆是
問:有關病原微生物之分級何者錯誤: 依據風險評估,可分成四級(RG, risk group)v RG1 代表最高風險,必須特別注意感染威脅 針對同一微生物,各國可依不同國情和實際風險評估而訂定不同等級 RG3 等級微生物之異動,必須向衛生署提出申請,經同意後使得為之
問:下列有關生物安全和生物保全風險評鑑的敘述何者有誤?
1.生物安全風險評鑑是關心病原體基本生物特性,以及實驗室對病原體的使用方式
2.生物保全風險評鑑則是考量病原體遭到惡意使用的可能性,及遭到惡意使用的後果
3.任何風險減害措施,應依兩者整合後的架構來管理並執行
v 4.生物安全與生物保全兩者各自獨立,不具有共同目標
問:對於評鑑出的實驗室生物安全或保全風險要如何處理,下列述敘何者為誤
v 1.由管理階層單獨決定是否能接受被評鑑出的風險
2.當風險被決定是無法接受時,必須決定實施何種減害措施
3.要執行何種減害措施,通常要考量在可取得的有限的資源下最為可行的方式
4.在減害措施實施後,還要進行後續的追蹤評鑑
問:生物安全風險評鑑過程中,下列何者不是評估生物安全風險的可依據的面向
1.辨識危害
v 2.辨識資產
3.考慮宿主
4.定義工作活動與實驗室環境
問:下列何者不是生物安全的討論範圍?
1.感染性生物材料的特性
2.操作感染性生物材料人員對該材料的感受性
3.操作感感染性生物材料過程中的防護措施
v 4.有價生物材料(Valuable biological materials)被偷取的可能性
問:處理風險的策略有下列幾種方式,針對實驗室生物風險,通常不會所採取那一種回應風險的方式
1.規避風險
2.減緩風險
v 3.轉嫁風險
4.接受風險
問:感染性物質運送時包裝的要件為:
1.第一層包裝,?透水防滲?之容器,裝檢體用
2.第二層包裝,?透水防滲?,保護第一層容器
3.最外層包裝,避免運送時外部的傷害
v 4.以上皆是
問:生物保全計畫應包含下列那些面向 ①庫存流程(inventory process) ②實體保全(physical security) ③人員可靠性計畫(personal reliability program) ④運輸計畫(transport programs)⑤資訊保全流程(information security processes)
v 1.①+②+③+④+⑤
2.①+②+③
3.①+②+⑤
4.③+⑤
問:下列有關實驗室生物風險評鑑的敘述可者是不正確的?
1.風險評鑑首先的步驟是危害鑑別
2.經由風險評鑑可將已知風險降低至可接受或可管理程度
v 3.經由風險評鑑可以完全排除實驗室所有的風險
4.風險評鑑的成果取決於輸入資料品質
問:實驗室在執行風險評鑑時建議包含下列何種角色
1.生物安全官
2.實驗室操作人員
3.機構及實驗主管
v 4.以上皆是
問:執行實驗室生物風險評鑑可得到的益處有
1.降低和減輕風險
2.證明空間和設備需求
3.評估緊急應變計畫的有效性
v 4.以上皆是
問:風險回應或風險減害的策略有下列四種,在資源及可行性都可接受的情形之下,優先採取的先後策略為 ①消除/規避/取代 ②工程控制③管理控制: 標誌/警示/教育/SOP/應變計畫 ④個人防護裝備(PPE)
v 1.①→②→③→④
2.②→①→③→④
3.①→②→③→④
4.④→③→②→①
問:有關病原微生物之分?何者錯誤:
1.依據風險評估,可分成四?(RG, risk group)
v 2.RG1 代表最高風險,必須特別注意感染威脅
3.針對同一微生物,各國可依?同國情和實際風險評估而訂定?同等級
4.RG3 等級微生物之?動,必須向衛生署提出申請,經同意後使得為之
問:實驗室風險評鑑的過程包含下列五個步驟: ①定義情況 ②定義風險 ③描述風險特性 ④決定風險是否可接受 ⑤對不可接受的風險實施風險減輕措施 執行評鑑的先後順暢為何
v 1.①→②→③→④→⑤
2.②→①→③→④→⑤
3.①→②→③→⑤→④
4.⑤→④→③→②→①
問:下列何者不是生物保全的討論範圍?
1.實驗室的有價生物材料(Valuable biological materials)清單
2.可能會偷取實驗室有價生物材料的威脅者
3.實驗室對放置有價生物材料場所人員進出的管理
v 4.操作感染性生物材料人員是否有接受相關疫苗的注射
問:下列何者是進行與檢視實驗室風險評鑑時機
1.新程序或新設備的引入
2.人員異動
3.有發生實驗室相關感染
v 4.以上皆是
問:生物保全風險評鑑過程中,下列何者不是評估生物保全風險的可依據的面向
1.辨識危害
2.辨識資產
v 3.考慮宿主
4.定義工作活動與實驗室環境
問:下列何者與我國實驗室生物安全主管法規最無相關?
1.傳染病防治法
2.感染性生物材料管理辦法
v 3.傳染病檢驗及檢驗機構管理辦法
4.感染性生物材料管理作業要點
問:針對病原體之描述,下列何者錯誤?
1.可分為RG1至RG4微生物
v 2.因HIV屬RG3微生物,故HIV病人之陽性檢體亦列為RG3微生物
3.通過相關試驗之疫苗株視為RG2微生物
4.應以P620包裝品項之陽性檢體,比照RG3以上微生物之管理規定辦理
問:下列實驗室的步驟,何者在進行時會產生氣膠
1.使用移液管(pipette)吸注溶液
2.攪拌
3.使用震盪器或sonicator
v 4.以上皆會產生氣膠
問:危害鑑別是風險評鑑中很重要且關鍵的第一個步驟,下列何者可以做為危害鑑別的依據
1.感染性生物材料及危害性物質清單
2.標準操作程序或儀器使用手冊
3.內部工作人員的經驗與知識
v 4.以上皆是
問:有關病原微生物之分級何者錯誤:
依據風險評估,可分成四級(RG, risk group)
v RG1 代表最高風險,必須特別注意感染威脅
針對同一微生物,各國可依不同國情和實際風險評估而訂定不同等級
RG3 等級微生物之異動,必須向衛生署提出申請,經同意後使得為之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