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等公務員,E學中心,測驗,翻轉網路資安思維及新架構趨勢 (多元組合課程)
「翻轉網路資安思維及新架構趨勢 (多元組合課程)」e等公務園+e學中心+學習平臺解答,相信大家會搜尋進來,應該也是為了更快速完成測驗,貼心的我們懂你❤資料均網路上蒐集整理,僅供參考。
大家善用Ctrl+F搜尋題目關鍵字,相信很快就找到答案。
問:「零信任」網路可確保現今單位行動力及網路環境安全,請問會有哪些實施效益?
可避免接觸到易受攻擊的 IoT 裝置,杜絕安全性風險
可減少攻擊者和受感染裝置因橫向移動所造成的損壞
可採用微分段等最佳做法,實施「最少存取權限」政策
v 以上皆是
問:經過計算及統計,資料中心內最多有多少比重的應用程式流量會在本地處理 ?
60%
v 70%
80%
90%
問:NaaS的完整名稱為?
v Network as a Service
New as a Service
Near as a Service
Narrow as a Service
問:下列何種API Security的挑戰中,是傳統Web應用程式安全控制不能解決的?
清查所有活動中的API
偵測出合法但不合理的API Call
v 以上皆是
問:組織要執行資安方案需要哪些面向支持較有成效?
高額經費、人員
v 資安治理、有效稽核、技術實踐
政府政策、產品供應商。
問:政府部門要考量的資安相關認證制度與重要法令有哪些?
v ISO27001,個資法,資通安全法
上市櫃公司資安指引
GDPR與PCI-DSS
問:分散式服務網路架構可以匯集 (Aggregation)、核心和資料中心,加強 IT 作業效率並提供存取層的高可用性。請問這種架構有哪些優勢?
簡化IT佈建的時間
提高設備控管能力
可整合現有IT架構
v 以上皆是
問:現代企業的使用者與裝置都在遠端,威脅能夠繞過傳統邊界防護,因此若要加強現代使用者的安全,必須不斷執行下列哪些安全檢查?
身分及設備的識別
身分及設備的驗證
持續監控網路使用者及設備
v 以上皆是
問:設計現代資安架構的具體實踐應以何種方式來落實?
採用多重高等級資安產品
v 整合管理並提供充分人員技術訓練
維持現狀即可
問:以下何者是保護使用者密碼的方式?
使用瀏覽器紀錄帳密
密碼紀錄在Excel
將密碼寫在便條紙,並貼在辦公桌
v 使用密碼管理器並安全存放於數位金庫
問:下列哪個組織在2019年發表的前十大與API相關的資安問題?
Tesla
v OWASP
7zip
問:以下那項是能有效強化用戶身分驗證安全方法?
v 多因子驗證MFA(Multi-factor Auth)
圖型驗證碼
DDoS防護
使用防毒軟件
問:哪一種端點安全方案較適宜部署於政府部門內網與裝置?
v EDR+EPP->EPR
防毒軟體
EDR
資產盤點軟體
問:安全存取服務邊緣時常與零信任網路整合,其英文名稱為?
v SASE
CASE
BASE
FASE
問:什麼是PII?
程序集成資訊 (Program Integrated Information)
v 個人身分識別資訊 (Personally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)
私人調查員資訊 (Private Investigator Information)
問:政府部署資安方案須具有哪些具體考量?
整體預算配置合理性
遵循法規稽核要求
人員專業與教育訓練
v 以上皆是
問:目前AI普遍應用於哪些資安技術方案當中,優勢為何?
新世代防火牆,強化網路效能
網頁過濾與防毒,加速判斷
v DNS安全與Zero-Day威脅防護,降低誤報
問:何謂「零信任網路」?
是一套網路安全模型
安全威脅會存在網路內外部
預設情況下不能信任任何人員及裝置
v 以上皆是
問:以下那種角色會擁有高權/特權身分?
IT管理者
應用程式(如
問:進階持續性威脅(APT Advanced Presistant Threat)具備下列哪些特性?
潛伏時間長
具針對性與目標導向
隱匿性高不易察覺
v 以上皆是
問:現今威脅情資與IoC(Indicators of compromise)來源可以透過下列哪些方式取得?
加入特定領域ISAC
TWCERT/技服中心
第三方供應商
v 以上皆是
問:在執行API Security 時,最優先執行哪個項目?
v 清查所有活動中與尚未被發現的API
確認API是否有進行加密
優化API
問:下列哪個選項出現於 OWASP TOP 10 中?
Broken Object Level
duthorization (不安全的物件授權)
Broken Authentication (無效身分認證)
v 以上皆是
問:以下那項是零信任安全模型資安實踐作法?
驗證每次存取
落實最小授權原則
假設已遭受攻擊
v 以上皆是
問:政府部門規劃上雲或利用雲服務來達成數位轉型,哪些應用安全需特別留意?
物連網IoT安全風險
不當配置與系統漏洞
行動裝置安全
v 以上皆是
評論